您是否看過孩子的聯評報告書中提到以下幾種診斷類別的名稱呢?例如:發展遲緩、自閉光譜症候群、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、特殊學習障礙、智能不足等…造成以上診斷的原因多樣,包含:基因與遺傳、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不全、代謝異常、出生時缺氧或外傷、成長環境刺激不足。

今天為您簡單介紹以下幾種兒童常見的診斷:

一、發展遲緩(Developmental Delay, DD)

最常見的診斷之一。每個生理年齡階段都有應發展出的能力,若孩子明顯低於該年齡應該具備的水準時,就稱為「發展遲緩」。包含粗大動作、精細動作、認知學習、溝通與語言、社會心理等領域。通常達多項以上或是全面性發展遲緩程度,才會開立身心障礙手冊。

二、自閉光譜症候群 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 ASD)

◆ 典型兩大症狀為「社交溝通能力缺損」以及「重複或侷限性的行為」。例如:缺乏眼神接觸、難以自然的與他人一來一往的互動與溝通、遊戲方式單一且缺乏彈性、難以忍受事情或作息變動、追求特定的感覺刺激 (旋轉、亮光、敲擊)。
◆ 根據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分為輕、中、重度,且並非「不會講話」就是自閉症,其實一半以上的自閉症孩子是具備語言能力的,甚至在光譜頂端的孩子(過去稱為亞斯伯格症)對於自己喜歡的領域十分能言善道。

三、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 (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, ADHD)

大多數孩子「智商正常」,只是因症狀而影響學習,通常服藥並配合行為治療會有明顯改善。依核心症狀表現可分為:
◆ 注意力不集中型:忘東忘西、粗心大意、通常「上小學」才會因為上課或寫作業時容易發呆、造成學業表現低下才會被發現。
◆ 過動衝動型:活動量極大(動來動去、爬、翻滾、扭動、搖晃椅子)、話多且經常插話或打斷他人、缺乏考慮與耐心而衝動行事、頻繁出現小動作影響他人。通常「學齡前」就會被發現而診斷。
◆ 混和型:結合以上兩種特質,屬較嚴重的亞型,通常「學齡前」就會被發現而診斷。 

四、特殊學習障礙 (Specific Learning Disorder, SLD)

專指「智力正常」但學業成就表現顯著低於水準的孩子,通常在「國小二、三年級」學習量增加後才會陸續浮現的診斷。可以透過特殊教育或給予孩子代償性的引導策略來填補此落差。學障可分為以下三種亞型:
◆ 閱讀障礙:讀字正確性、速度與流暢性低,閱讀理解困難。
◆ 書寫障礙:組字錯誤(缺漏部件或多出筆畫、寫字像畫圖、結構大小或字體歪斜)、書寫速度過慢、缺乏文法或組織結構。
◆ 數學障礙:計算流暢性與正確性低、缺乏數感與數學推理能力。

五、智力失能/智能不足(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, ID)

依智力測驗表現(智力商數IQ)區分為四種程度,輕、中、重、極重度:
◆ 輕度:成年後認知能力大約落在9-12歲,可獨立生活自理、訓練後可從事簡單技術操作的工作,例如:清潔、搬運。
◆ 中度:成年後認知能力大約落在6-9歲,在他人監護下可以部份生活自理,經訓練後可進行單一步驟的工作,例如:在庇護工場裝袋、包裝。
◆ 重度:成年後認知能力大約落在3-6歲,需要他人完全照看生活。
◆ 極重度:認知能力如同3歲以下嬰幼兒,完全依賴他人養護。

圖、文製作者:鍾明芬職能治療師
兒童早療常見診斷
兒童早療常見診斷
兒童早療常見診斷